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

[TNL]第一回,換到一頓瑞典人家晚餐




「等等,回家以前,我們得先去回收。」H帶著我走向社區附近的資源回收桶,近兩排綠得通透。除上方開口供人投擲,下方也不忘貼心地為輪椅族設計開口。不久,四面八方出現大大小小的嬰兒車。那景象,幾乎是你在台北市區裡,看到騎乘ubike數量之多。車來車往,川流不息。

我在瑞典,這裡,是斯德哥爾摩。第一回,我換到一頓瑞典人家晚餐。

「好像很久沒有,一次看這麼多嬰兒車出現在街上了!」我顧著說話,H打開公寓門。不久我走進她在斯德哥爾摩的住處,一間面向陽光、令人窩心的套房。今晚,我們與H的男友T及其友人A,也將在這裡晚餐。我們邊剝著蝦殼、準備處理今晚的食材,邊聊起彼此的近況,我們近兩年沒見面了。這時,H接一通男友打來的電話。接著轉向我「他們六點下班,約六點半就可以到家了。我們得加緊腳步吶!



「是什麼樣的工作,可以準時在六點下班呢?」那時我心裡起了一個問號,沒有說出口。H在廚房忙進忙出,我則依靠牆壁繼續與她聊天,等待天黑的斯德哥爾摩。

時間一到,TA準時現身家門。T向我介紹,A是他相識多年好友,他們都是羽球的瘋狂愛好者,有時下班、有時週末都會一起去打球。(第二個問號又浮上心頭「是什麼樣的工作,可以讓他們還能抽空,時時運動呢?)

待我們坐定餐桌,吃過一輪前菜,主餐奶油鮭魚飯後。我忍不住開口,好奇A的職業。他氣定神閒地告訴我,”Oh! I am an accountant.”那一刻,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我想過數十種可能的答案,但就是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。H緊接著補充,A的會計師事務所即是勤業,台灣四大會計事務所其中之一。滿臉驚訝的我,也在那一刻,回想起所有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朋友,心力交瘁的臉孔,與那披星戴月的生活。

A今年27歲,兩年前加入斯德哥爾摩勤業。正確地說,他是勤業的財務分析師。雖然僅僅兩年資歷,但A卻與其他同仁一樣,享有一年三十天休假的福利。這應該是與按年資決定休假天數,通常一年才有七天的台灣,最大的差異。至於薪資待遇則不需多說明,由瑞典國民所得人均GDP約五萬五千美元水準,即已足以令人稱羨。

A則好奇台灣整體的工作環境,在他聽過我描述台灣上班族的工作時間,直覺微笑著說台灣年輕人一定坐領高薪。我則不好意思地,告訴他身邊的新鮮人朋友,每月約七百歐元上下的薪資(當然,我也向A解釋台灣與瑞典物價水準的差異。)。特別當A聽說凌晨兩、三點才下班的朋友個案,他吃驚地模樣,足以讓我以為,下一秒鐘他就要伸手摸摸看我的手臂,測試是不是鐵打的。

也就是說,在我們吃晚餐七點的當下,與瑞典時差相隔7小時的台灣,仍有上班族不懈地工作嗎?A仍然不敢置信這個事實。他問我台灣的年輕人,有沒有時間休息,有沒有時間運動呢?

那個當下,我不曉得該如何形容台灣年輕人的勞累。我的腦海從信義路劃過敦化南路,然後突然一陣轉彎,來到IKEA。我想起曾經數度在電視上看過的新聞,「曾經有過上班族,在午休期間,到IKEAshowroom小歇。」當然這只是個案,並不代表所有人。但我仍然把這個曾經發生的事實,向A訴說。台灣年輕人,真的好累。“IKEA? Our IKEA?”同是瑞典人的AT,此時不約而同地驚訝。




我們吃過甜點,新鮮的覆盆莓配香草冰淇淋。T放起去年滑雪的影片,大家對著影片裡的景象嬉笑。在瑞典即使有工作,依然享有生活。百感交集,心裡的複雜突然說不上來。我看著影片中歡樂的瑞典人身影,情不自禁地皺起眉頭:

我們應該,嚮往什麼樣的未來?

「不行,我一定要更努力才行。」




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

[TNL]所有的一切,都是從交換開始。


「那是因為你剛開始就設定蒐集60篇歐洲人愛的故事,這趟遠征才有這麼大的意義。」正逢遞交交換學生申請表期間,一名正思索是否要去交換、或者未來參加國外企業參訪團的MBA好友這樣對我說。

我歪著頭、左頃45度角有,停頓三秒鐘。「不對,你錯了。」我並不是剛開始就設定要蒐集60篇愛的故事。這一切,都是且戰且走。一切都是從很不經意的點子開始,我要帶伴手禮去歐洲,那麼那會是什麼?

我左想右想,聽了很多人的建議。筷子、中國結、台灣明信片繞了一圈,是啊,那些都是具有台灣特色的東西,但那都不是我的東西。換言之,我與那些東西,並沒有「發生關係」。

一個很奇特的想法,突然衝進腦海裡:「如果我把書法印成紋身貼紙呢?」我想起足球員貝克漢,身上刺有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的中文刺青。不曉得會怎麼樣,誤打誤撞,結果真的讓我找到,生產紋身貼紙的商家。

那麼,如果要選一個代表台灣精神的字,那會是什麼呢?這一次,腦細胞們很鎮定,似乎早已決定共識答案:「愛」。我相信,愛橫越語言、年齡、性別的隔閡,是世界共同語言。並且,愛也是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課題。不僅男女之情,我想探索愛的各種形式與可能。寫情書,我想我一直在寫的,就是情書。我希望看到的人可以獲得愛的力量,或者從不再被愛中找回力量與自己。

交換也是無數種的可能。我想探索除了金錢貨幣外的交換,還有沒有其他種交換形式的可能。當我拿出貼紙,把愛傳出去,對方以愛的故事回贈,這過程我們之間就形成一種交換。然而,那時的我,對於歐洲文化,除了過去課本讀物裡的知識與文學書籍外,幾乎不熟悉。我不曉得歐洲人是否會接受愛的紋身貼紙,更重要的是,喜不喜歡。

但我還是嘗試了,很感謝身邊具有設計的美感的朋友們,無論是圖像、無論是文案,沒有他們的協助,這一切不會這麼順利。他們的愛與那三百張貼紙隨行,陪伴著我從台灣到瑞士,飛越千里、飛向一切未知的國土。然而,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在這六個半月的長征中,我交換到的東西,除了60篇愛的故事,竟是更多,更多我從來沒有預期的交換。

40個免費借宿當地人家中沙發的機會,2幅街頭藝人的畫,2張明信片,3杯啤酒,無數的人情味……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擁有這些。一個晚上,讓我借宿的柏林婦人曾這麼說「你要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,只要你堅定你的初心,全世界的人都會幫你。」這股信念一直陪伴著我,包含從義大利橫越希臘、從漢堡遠赴哥本哈根,那些過程中曾經落於生死之間的處境。卻也在這之間,我發現了勇敢,其實沒有極限。

而這所有脈絡,是我對那名MBA好友的回應。人生的正前方,不會總有目的的。有時候,你會落入沒有方向感的境界。但唯有你走完這路,才會清楚終點的全貌。「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我們才會明白,這條遙遠長路之於我們的意義。在此之前,唯有努力堅持。」我鼓勵她,如果經濟許可,可以嘗試交換學生的機會,探索這個世界。當然,什麼年紀都不嫌晚。但我仍相信,年輕時候,你會更無所畏懼地願意嘗試,你可以放下的東西,遠比你想像得多。你在乎的那一切,也其實比你想像得少。

看似很瀟灑,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對話。然而,在我完成書寫那60篇故事,一個學期過後,我休學了。

這一回,我很清楚現階段的學習,不是我想要的。這一次的終點,不是我想像的未來。但其實做決定的過程,我仍然彷徨,對自己苛刻。我感慨地向朋友傾訴「當初我自作聰明,以為為自己規劃一個看似無縫接軌的路,結果最後選擇出軌的,卻是我。」朋友看著我,歪著頭、右頃45度角有,但毫不猶豫地,說出以下令我震驚萬分的話:

「是阿,人生從來沒有無縫接軌這件事情。但,你有沒有想過,你之所以會做這個決定,是因為從歐洲回來以後的你,已經,不是原來的你?

除了交換60篇故事、40個借宿夜晚等那些以外,我也在不知不覺中,交換了新的自己,這個不僅皮膚變得黝黑的自己嗎?

「你願不願意拋下現有一切,交換未知的未來?

三個問號。以上,都會是未來專欄將要發生的主題。從台灣到歐洲,又從歐洲回到台灣,60則愛的故事已然謝幕。但那一路交換的新奇、險境、所見所聞,都值得費盡一輩子消化。未來,則繼續窮盡一生探索。


我願意,拿我的真心交換。無論未來能繼續交換到什麼,會很好玩的。